在乌克兰东部顿涅茨克州的西北边缘,一座看似普通的小城正上演着比巴赫穆特绞肉机更残酷的现代地道战。这座名为红军城的战略枢纽,因其地下埋藏着苏联时期遗留的煤矿隧道网络,已成为俄乌双方生死博弈的焦点。乌军凭借迷宫般的巷道构筑地下堡垒,而11万俄军精锐部队正以围点攻坚战术,试图切断这条关乎战争命脉的补给线。
红军城地下纵横交错的煤矿隧道,如同天然的地下长城——这些始建于冷战时期的巷道蛛网般蔓延全城,分支细密到足以连通每一栋建筑的地下室 。乌军第7军团创造性地将部队拆分为5-10人的机动小组,利用隧道快速机动,实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游击战术:
后勤完备化:俄军侦察兵7月28日渗透发现,隧道内不仅设有临时医院和简易厨房,甚至储备了小山般的罐头、面包等物资,部分区域还配备了空气过滤系统 。这表明乌军早已将其改造为可长期坚守的地下据点。
防御智能化:狭窄巷道中布满诡雷、炸药包和伏击点,地面部队一旦冒进,便会陷入交叉火力或殉爆风险。俄军第98空降师的突击队员坦言:每一步都可能是最后一步。
1. 地面封锁:以远程火箭炮覆盖红军城周边30公里范围,构建禁运区。自7月以来,23支乌军运输车队被摧毁,前线%——而这里承担着乌军60%前线弹药经铁路转运的重任,一旦失守,顿巴斯战线火力网将面临瘫痪 。
2. 地下清剿:精锐部队组成隧道清道夫突击队(如第98空降师),携带生命探测仪、温压弹发射器及战术机器人,按战前苏联遗留的矿区图纸精准锁定通风井、主巷道等关键节点:
战术突袭:7月25日,中央市场地下隐蔽通道被查获,乌军储备的2000发迫击炮弹遭截获,直接影响西线反攻计划;
窒息战术:俄军创新性地通过通风井注入温压弹,瞬间抽干封闭巷道内的氧气。7月28日,乌军第25空降旅一个加强连在高温高压冲击波中全军覆没,幸存者寥寥。
3. 电子绞杀:部署里尔-3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星链通信,同时出动柳叶刀-3M自杀式无人机集群 ,对地面通风口实施饱和打击——这些换气命脉既是乌军的生命线,也成为俄军精确轰炸的标靶。
军事价值:作为顿涅茨克至第聂伯罗州的核心铁路枢纽,切断此处将割裂乌军南北战线补给,瘫痪其纵深防御体系。杰巴利采沃等周边交通节点已被俄军逐步蚕食,红军城成为最后要塞 。
经济命脉:顿涅茨克州占乌克兰煤炭产能45%、钢铁产量38%,而红军城正处于产业集群核心区。若俄军实现国防部宣称的控制州域74%土地目标并夺城成功,乌克兰东部重工业将彻底瓦解,持续作战能力将被大幅削弱。
时间博弈:俄军采取长期消耗战策略——数月预备打击削弱乌军资源后再投入决战,相比早期强攻大幅降低伤亡率。但乌军凭借地下工事顽强抵抗,双方陷入以空间换时间的消耗战。
混凝土绞杀:工程兵逐段灌注混凝土封堵次要巷道,压缩乌军活动空间,将其逼入核心防御区;
人道困境:地下环境封闭缺氧,医疗物资匮乏,伤病员转运困难。随着通风口遭破坏,内部环境恶化加速乌军生理心理崩溃;
战损失衡:乌军小股部队依托隧道杀伤俄军,但大规模消耗下补给受限;而俄军持续封锁切断外援,前线压力倍增。
目前战局仍胶着,但俄军的系统性碾压战术正逐步生效——当工业时代的温压弹对抗二战式的地道战,技术代差终将显现。这座小城的地下迷宫究竟会成为乌军的避难所还是俄军的绞刑架?答案或许藏在通风井弥漫的硝烟中,更取决于双方谁能率先耗尽对手的最后一丝资源。返回搜狐,查看更多888集团官网入口